畢竟我在急診被蹂躪了那麼久,其實我已經不太會被這句話激怒了,以下是我這些年來的心路歷程:
1. 正如侯勝文 (Sheng-Wen Hou)醫師所說,當醫師一再追問而家屬答不出來的時候,家屬很容易會有愧咎感,而這個愧咎感,很容易會轉化成怒氣發洩在醫護身上。所以當家屬回答不出來或回「電腦查就知道」的時候,就不要再追問下去了。
2. 反過來說,如果能事先看一眼病人的病歷,往往可以拉近雙方關係。如果不是馬上要急救的病人,我通常會簡單看一下病歷,這時候不用仔細看,只要看一下都在看那一科的醫師就好,跟病人打招呼的時候順便帶一句說:「阿伯,都在看我們這邊心臟科林醫師啊!」對老人家這招很受用,年輕人就不一定了。
3. 有時候,也可以跟家屬解釋說,病歷是記載以前的事,但我們希望知道這幾天在家裡所發生的事,明理的家屬通常都能理解。不過,身在老人為主的鄉下地區,偶而遇到家屬轉頭問外勞,外勞不太會中文的冏境,那只好回到病人身上了。
4. 也有看到網友有厲害的做法,就是有利用家屬的愧疚感,來主導後續治療,這就太高招了,我還不太會。
2. 反過來說,如果能事先看一眼病人的病歷,往往可以拉近雙方關係。如果不是馬上要急救的病人,我通常會簡單看一下病歷,這時候不用仔細看,只要看一下都在看那一科的醫師就好,跟病人打招呼的時候順便帶一句說:「阿伯,都在看我們這邊心臟科林醫師啊!」對老人家這招很受用,年輕人就不一定了。
3. 有時候,也可以跟家屬解釋說,病歷是記載以前的事,但我們希望知道這幾天在家裡所發生的事,明理的家屬通常都能理解。不過,身在老人為主的鄉下地區,偶而遇到家屬轉頭問外勞,外勞不太會中文的冏境,那只好回到病人身上了。
4. 也有看到網友有厲害的做法,就是有利用家屬的愧疚感,來主導後續治療,這就太高招了,我還不太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